慢性胃炎
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,为消化系统常见病。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,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、隐痛,伴嗳气、恶心、泛酸,偶有呕吐。
此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,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。
1、细菌、病毒或其毒素: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,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。
2、刺激性物质:长期饮烈性酒、浓茶、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,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。
3、幽门螺旋菌感染: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,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。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,在菌体周围形成“氨云”保护层,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。
4、胆汁反流:胆汁中含有的胆盐可破坏胃粘膜屏障,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粘膜而引起炎症。
5、X线照射:深度X线照射胃部,可引起胃粘膜损害,产生胃炎。
慢性胃炎的症状
1、腹疼痛和饱胀:无规律性腹痛,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,多数位于上腹部、脐周、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,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、严重者为剧烈绞痛。
2、血合并糜烂:反复小量出血,亦可为大出血,急诊胃镜检查提示,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,急慢性胃炎占20%~40%。出血以黑便为多见,一般持续3~4天后自动止血,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。
3、欲减退、反酸: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,反酸打嗝,胸骨有一定的烧灼感。
4、贫血、消瘦、腹泻:患者到后期易出现形体消瘦、严重贫血等症状。